top of page

台灣碳中和目標🎯,起源於製造業的轉變

台灣碳中和目標🎯,起源於製造業的轉變。在我們的公司,我們一直秉持著碳盤查優先、內部減碳其次,以及持續尋找創新方法的原則。這些努力一直延續至今,直到2023年,台灣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(CBAM)於今年5月正式宣布生效,將於10月開始進行試行,預計於2026年正式實施。該機制目前針對高碳排放產品進行監管,涵蓋鋼鐵、鋁、水泥、肥料、化學品()以及電力等六大類產品。


同時,高雄市經濟發展局也推出了「製造業碳管理作業手冊」,以協助高雄市的企業制定碳管理策略。在815日和16日,我們分別在本洲及和發產業園區服務中心舉辦了手冊說明會,向企業介紹目前可用的標準和方法。


具體來說,我們將著重以下三個主要領域:


1. 碳排查:健檢企業的碳足跡。我們視碳排查為企業的健檢,通過詳細的分析,確定碳足跡,這有助於確定哪些項目對碳排放產生重大影響。


2. 企業碳中和規劃與目標。我們鼓勵企業制定碳中和目標,這不僅對環境友好,也能夠提升企業的形象,吸引更多關注。


3. 漸減碳方法論的制定。我們協助企業制定關鍵減碳策略,這些策略將有助於減少碳排放,包括提升能源效率、轉向可再生能源等。


透過這些舉措,我們致力於協助企業實現碳中和目標,同時尋求創新方法以確保環境的可持續性。在這個碳中和的時代,我們的目標是讓企業在減少碳排放的過程中繼續成長,為環保事業做出積極貢獻。

ree

#可持續發展目標 #碳中和 #環保 #製造業 #可持續性 #碳足跡 #企業目標 #減碳策略

Comments


luminsdgs@gmail.com

©2022 鹿鳴管理顧問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。

bottom of page